
据山东国资报道,6月29日发布《2023年山东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发展总体情况》。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省属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504.4亿元、同比增长8.9%,利润总额1064.5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755.2亿元、同比增长21.7%,资产总额达50031.7亿元、同比增长10.5%,四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包括直辖市,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1、1、2、2位,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提质增效,增进发展成色。确立“两高一稳五提升”经营目标,出台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分配实施意见,引导企业改善经营质效,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5.1%、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4.5%、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建立争创企业培育库,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行业一流和专精特新企业。强力推进亏损治理和层级压减,2023年底省属企业整体亏损面由2022年底的22.15%降至11.13%、同比减亏223.5亿元;管理层级均控制在四级以内,法人层级压减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优化布局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加强主业管理,重新拟定省属企业主责、主业、拟培育主业,推动优势资源进一步向主责主业集聚。深化重组整合,山东航空与中航集团联合重组顺利完成,山钢集团与宝武集团重组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举办山东国资国企港澳合作交流会,承办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开展13场“央企省企地市行”和学习调研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53个、计划投资额4293亿元,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本协同发展。强化国资监管,守牢风险底线。聚焦投资、财务、发债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强化制度执行,国资监管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省属企业司库体系建设,开展银行账户专项清理,对单笔超过5000万元的大额资金流出实行严格监管。加强债券总量控制,明确债券余额不得高于带息负债总额的40%。多措并举控风险,牵头组建国有企业风险基金,推动水发集团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坚决守住“不爆雷”底线。加大境外国有资产监督力度,对境外资产规模较大的6户省属企业开展实地监督检查。推动省属企业全部设立责任追究工作机构,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真正让国资监督“长牙”“带电”。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质效提升基础不够稳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二是个别改革任务向基层企业穿透力度还不够,落实质量还有差距。三是整体创新能级依然偏低,高层次研发平台不多。四是产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业链龙头企业偏少,新兴产业布局不足。五是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还需增强,在投资、财务等重点领域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六是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还不够细致,部分企业党建工作不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