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城投加速谋变,“退平台”潮涌,一年超700家主体退出融资平台!

时间:2024-01-22 14:32:13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来源:财联社



或为新增融资,或为控制隐债,城投正加速谋变,“退平台”呈潮涌之势。据财联社综合各渠道梳理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债城投平台共有3297家,存量债余额16.03万亿元,其中仅2023年城投主体披露退出融资平台的公告数达733条,10月份累计披露95条,为月度新高。此外,仍有295家主体披露新增融资平台公告,整体规模较小,其中多数为2023年年内首次新发城投债(257家),另有3家AA-评级主体“逆势”新增。

此外,截至2024年1月12日,累计有78家城投主体在募集说明书中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其中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最早披露此类声明的城投主体,披露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整体来看,该类主体总存量债余额为4716.86亿元,评级分布方面以AA+评级为主,共计49家。
2023年共计3297家城投平台存续16.03万亿元债券
据广发固收团队统计,按照其统计口径,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发债城投平台共有3297家,较2023年9月末减少2家。其中仅去年第四季度内,累计45家存续债券全部到期的平台被移出名单,41家平台因首次发债而被新增。
从存量规模来看,2023年底发债城投平台存量债余额为16.03万亿元,其中AAA级(34%)、AA+级(41%)平台存量债规模较大,两者合计占比达74.8%。AA-级及以下和无评级平台存量债余额占比合计仅0.9%。
从行政级别来看,市级、区县级平台存量债余额占比均在30%以上,分别为33%和32%,省级平台占比为13.4%,园区级平台占比最少。
分省份看,江苏和浙江发债平台家数仍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有613家、465家,且AA+及以上存量债主体占比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8%),分别为40.0%、43.7%。
2023年退出融资平台主体共计733家
由于2023年下半年化债行情开启,以“名单制”为代表的城投融资渠道压缩,城投平台退出融资平台的节奏逐渐加快。
企业预警通数据,按照其统计口径,仅2023年10月,多达95家城投平台披露退出地方融资平台的公告,为2023年月度之最。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为38家和13家位列前二,其余省份均在5家以下。
图:退融资平台主体省份和评级分布
1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财联社整理
从全年披露退出融资平台公告来看,共计733家。从公告声明来看,“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表述主体高达644家,此外,关于“公益性项目”描述主体有73家,“隐性债务”的描述共计66家。
国盛固收首席杨业伟表示,从退出表述来看,大多企业均在声明已厘清自身经营性债务与政府性债务间的界限。一方面,企业承诺不再新增政府性债务;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妥善处置过去的政府性债务。而这正响应了国发〔2014〕43 号文、新预算法对不得新增政府性债务的要求,以及多地颁布的关于“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的政策文件。
退平台原因多样,其中78家城投平台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
针对各城投退出平台的原因,据财联社不完全整理,原因包括地方名单制管理、拓宽融资渠道、规避融资监管以及存量债务已妥善处理等,主要退出路径包括整合撤并和市场化转型等。
业内专家钟宁桦教授曾表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企业结构性化解债务风险而言,建议推进市场化转型,严格剥离其为政府融资的职能,加之完善地方融资平台的内部激励和治理机制,辅之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力促其以自身盈利来缓解债务违约风险。
而市场化转型的提法,也是在最近几个月开始频繁出现。
据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2024年1月12日,累计有78家城投主体在募集说明书中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其中最早披露此类声明的主体为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披露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此后在募集说明书中提及市场化经营主体的描述逐步增多,仅2024年以来,已有21家主体披露自身为此类主体,总存量债规模为2200.33亿元,以AA+评级为主,共计15家。
据财联社此前报道,“市场化经营主体”现阶段看主要围绕压降融资难度,其自身估值和利差并无明显偏离。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债券资金用途仍限制为“借新还旧”,但未来该类主体资金用途可能会拓宽,对其债券偿付风险的判断也须更多关注其自身偿债能力。
此外,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嘉庆表示,在有息债务增速方面,“市场化经营主体”债务增速(7.9%)高于城投债务增速(5.2%),或意味着有息债务增速过快的主体很可能已经是或者即将转型为“市场化经营主体”。王嘉庆认为,推动业务的市场化转型,往往意味着债务扩张速度相对较快,此类债务扩张主要是由于新增子公司或者商业类业务发展所需。
2023年全年新增295家融资平台,江苏、浙江、山东分列前三
尽管2023年的城投主体的主基调是“化债”,但仍有不少新增融资平台“逆势”增长。
据企业预警通显示,2023年共计295家主体披露新增融资平台公告,总存续债规模为7828.25亿元,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分列前三,分别为43家、41家和34家。评级分布方面,AA+(132家)和AA(107家)最多,此外仍有3家AA-评级主体新增,分别为望江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休宁县齐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庆市城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存续债规模分别为6亿元、6亿元和2.5亿元。这3家主体均为区县级平台,也是2023年首次新发城投债的主体。
据广发固收刘郁统计,2023年首次发债的城投平台共有257家,涉及509只债券,合计发行金额为3480.6亿元。其中浙江、江苏首次发债城投数量居全国前二,分别为41家、36家;山东和安徽次之,分别为28家、22家;河南、广东、湖南、四川和江西首次发债城投数量在11-19家;其余省份首次发债主体数量均未超过10家。
评级分布方面,北京、陕西、贵州、山西和吉林首次发债主体评级均为AA+及以上,而西藏、云南和广西首次发债主体评级均为AA+以下。
发行额分省份看,浙江2023年首次发债城投发行额相对较大,为589.9亿元,江苏其次,发行额为453.9亿元,而山东、湖南、安徽和河南发行额在200-400亿元之间,其余省份2023年首次发债城投发行额不足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