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发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2020-09-18 14:47:02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全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3月17日,省委召开了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创新突破,狠抓改革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我受省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刘强同志的委托,主要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开发区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4个方面的改革情况作介绍。

第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我省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效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动力,促进了国有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企业内生活力不断释放。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计划,到去年底省属企业各级权属企业混改比例达到68%,今年上半年又有72户权属企业完成混改,省属企业新增上市公司3家,控股上市公司达42家。强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逐户审定企业实施方案,30户企业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调整挂钩,去年以来共有500余名中层管理人员被降职或免职,2700多人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占比达60%以上。深化经理层管理方式改革,遴选百户以上控股子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在3户一级企业开展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积极实施中长期激励,出台省属企业中长期激励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10户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累计在195户非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试点。

二是加快优化布局结构,国有经济质量稳步提高。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先后组建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机场管理集团和山东铁路投资集团,港口集团组建后年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逆势增长。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重卡产销量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启动实施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联合重组,组建完成国欣文旅和国欣颐养集团,加快组建综合性要素交易集团。推动资源向主业集聚,出台《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施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有82户企业清理退出非主业板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从今年起,连续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0%,截至今年6月底,省属企业今年累计研发投入90.12亿元,同比增长19.37%。

三是转变监管方式,国资监管效能更加高效。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制定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在战略规划、主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向投资运营公司授权放权力度。大力实施监管流程再造,精简办理要件、办事环节12项,对涉企审核备案事项全部明确办理时限,实现“一处受理、并联审核、网上办理、限时办结”。推行改革述职问询制度,将企业负责人承诺事项及落实情况在省级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企业负责人末位淘汰制度,制定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依据考核结果对领导人员实行常态化末位淘汰。

第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在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中,我省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5月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涉及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精准提供便捷服务、打造透明稳定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阳光雨露”,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创业创新创造的新生态逐步形成。

在简政放权上,按照“减无可减”“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依法压减行政权力、全面下放省级权力,并向各功能区实行按需精准定向赋权,实现了全面减权、放权、授权。聚焦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开展“一业一证”改革,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上,对企业开办注销,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全程网办,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到20天,大大提高了便利度。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减申请表、减申报材料、减审查环节,审批事项数量由112项精简为73项,申报材料由500件压减至201件,“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在全省推广应用。对水电气报装,小微企业用电,实现接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收费”,用水用气报装环节由3个简化为2个,时间压减到不超过4个工作日。对企业诉求,设立“接诉即办”省级平台,截至8月底,共受理企业诉求22818件,已办结22010件,按时办结率99.96%,办理结果满意率99.91%。

在服务与监管上,大力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开无差别“一窗受理”,推动政务服务“一链办理”,先后推出100个高频民生服务和100项主题式服务,办理时限、申请材料和流程环节都压缩30%以上;推进“一网通办”总门户与“爱山东”APP政务服务对接,全省2199项服务事项实现上线运行。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抽查计划,涉及34个行业52个部门,抽查事项数量与行业领域居全国前列。

第三,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选择54家开发区开展试点。从试点和展开情况看,通过改革破除了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发区的体制理顺、人员精简、效率提高、活力增强,制度优势、开放优势、创新优势得到重塑,改革效应逐步显现。主要改革举措有4个方面。

一是在创新管理体制方面,各地普遍推行了“党工委(管委会)+公司”体制,大力精减内设机构,聚焦主责主业,积极稳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让开发区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上来。

二是在精准赋权方面,省里梳理了103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各国家级开发区实施。对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制”下放权限,明确不予下放权限目录,其他一律下放。下放薪酬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管委会自主确定人员薪酬水平、分配办法,以岗定薪、优绩优酬。

三是在选优配强人员方面,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纪工委书记纳入省委或市、县(市、区)委管理。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原则上由开发区推荐、管理。其他中层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打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去年全省试点开发区面向全省、全国共招聘了34名领导班子成员。

四是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实行分类分组差异化考核,对分类评价排名前5位的,给予500万元奖励。对评价排名后5位的,省委、省政府约谈主要负责人,第一年亮黄牌,通报警告;连续两年亮橙牌,调整班子;连续三年亮红牌,撤并退出。通过综合评价、差异考核,大大激发了开发区聚焦主业、创新发展、争创一流的积极性。

第四,关于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重要任务,我省在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改革举措,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加协调规范。优化财力配置,调整省与市县之间税收增量分享比例,提高了省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调控能力。明晰事权责任,推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办法,确定省对市县的分档补助比例,规范省与市县的支出责任,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强化激励约束,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确定的12项核心指标,建立激励性财政体制机制,形成“谁转得快、转得好,谁得实惠越多”的激励约束导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将省财政直管县(市)数量调整扩大到41个,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2019年41个省直管县人均支出水平增长6.9%,高于全省县级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政府“花钱”更加规范透明高效。按照“建立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注重“明权责”,把专项资金分配权交给部门,把具体项目确定权交给基层,压实部门和基层在预算执行中的主体责任。注重“统财力”,全口径一体化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四本预算”,并将各类预算资金与中央补助、政府债券等政府性资金统筹安排,增强了政府财力综合统筹能力。注重“提绩效”,制定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以及部门预算、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2020年省级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规模达到703.74亿元,增长14.8%。注重“防风险”,出台涵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问责管理、信息公开的一揽子监管制度体系,制定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的12条措施,通过“开前门、堵后门、强监管”,政府债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透明化轨道。截至2019年底,我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31万亿元,严格控制在中央核定的限额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三是深化支出管理改革,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通过实施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的改革举措,最大限度挖掘支出潜力、放大支出效益。聚“零钱”为“整钱”,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2019年省级整合407亿元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带动市县整合390亿元,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资金保障。将专项资金由93项压减到39项,通过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有力保障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今年又整合设立了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等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六稳”“六保”。变“死钱”为“活钱”,加大存量资金、闲置资产清理盘活力度,今年上半年统筹盘活存量资金289.8亿元,集中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避免了资金资产趴在账上“睡大觉”的问题。以“四两”拨“千斤”,注重用足用好政府债券、引导基金、PPP等政策工具,切实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2020年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8%,截至9月7日已发行3092.5亿元,集中投向2060个重点项目建设。变“奖补”为“股权”,启动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对企业的“奖补”变为股权,由无偿投入变为资本金注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形成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