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三大行表态化债,积极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

时间:2023-12-08 16:52:20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来源:新华社



工行:
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

建行: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建设银行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对新业务合规管理,合理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我们将继续履行大行担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和投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中行: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中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在处置风险的同时,帮助提升地方政府自我造血能力,主动服务政府出海招商、项目撮合、重大展会等活动,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科创和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

原标题:权威访谈|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发力?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
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实现突破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金融机构要着重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答: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未来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实现突破。建设金融强国,既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更要立足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决贯彻落实好“八个坚持”。特别是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第一位,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金融服务就保障到哪里。
二是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突破。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识和把握金融工作,进一步提升格局和视野,聚焦经营主体的现实需要,加快推动金融业思维变革、模式变革、结构变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三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实现突破。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不断深化对金融风险暴露滞后性的规律性认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建设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
答: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机构。近年来,建设银行保持战略定力,摒弃唯规模论英雄的惯性思维,不搞盲目、低效的规模扩张,更加重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平衡,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一是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中小微企业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二是助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机遇,持续提升中欧班列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优质企业“走出去”。
三是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优化完善集团一体化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方案,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做好新形势下金融风险逆周期管理。
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此,建设银行有哪些规划安排?
答:五篇大文章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型的重点方向,也明确了未来金融业精准发力方向。近年来,建设银行在科技、普惠、数字化等金融服务模式上做了很多前瞻性探索,为纾解市场难点民生痛点提供了建行方案。
在科技金融方面,建行率先打造“技术流”评价方法,帮助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在绿色金融方面,目前建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6万亿元,有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和传统企业低碳转型。在普惠金融方面,目前建行普惠贷款余额已突破3万亿元,近五年年复合增速超40%。在养老金融方面,建行拥有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目前正围绕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等三大支柱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建行打造“双子星”“裕农通”“惠懂你”等数字化平台,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下一步,建行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用好“技术流”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服务。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与基建、普惠、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深化数字普惠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覆盖面和金融可得性。深入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快数业融合、技业融合,提高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
主动作为防控金融风险
问: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建设银行将如何主动作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
答:建设银行一直把重点领域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安排,我们有序推进地方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一揽子化债工作。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建设银行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对新业务合规管理,合理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我们将继续履行大行担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和投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房地产行业方面,建设银行扎实做好保交楼金融配套服务,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发挥房地产领域优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启动住房租赁战略以来,建行逐步建成“投融管退”住房金融服务闭环,有效增加了住房租赁供给目前,住房租赁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支持筹集租赁房源超100万间,住房租赁基金投资项目资产规模近100亿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支持力度,为老百姓提供有温度的住房租赁服务,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原标题:权威访谈|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履行好大型银行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
找准清晰定位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银行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八个坚持”,是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系统性阐释,为我们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银行将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切实有效防控化解金融风险,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机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要更清晰地找准定位,发挥更大作用。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向任务和基本原则,找准落实中央部署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支撑点,认真履行大型银行职责。
下一步,中行将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对市场的响应效率,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在优化结构、发挥特色上下功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更大力度培养一批既熟悉国内情况又熟悉海外情况的全球化金融人才。
坚持高质量发展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机构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答: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金融业亟待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以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要求进行谋划和调整,发挥自身特色,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真正实现做优做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下一步,中行将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的服务能力,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对于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经营主体丰富多元的金融需求特点,全面调动总分行、商行自身和综合化经营机构力量,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行将努力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不断拓展与全球金融伙伴的合作。提升跨境金融特别是跨境人民币服务水平,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保障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加大资源投入 做好五篇大文章
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截至10月末,中国银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34.08%、50.97%、34.87%。下一步,中国银行拟将五篇大文章作为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资源投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在科技金融领域,努力做到点面结合,点上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客群,支持重大技术攻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面上从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出发,提供覆盖贷款、投资、保险等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在绿色金融领域,既加大对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支持,也不忽视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需求。着力深化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包括贷款、债券、保险、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产品体系。
在普惠金融领域,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保护更加健全、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发展目标,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加力服务专精特新、外汇外贸、“三农”等重点客群。
在养老金融领域,重点突出全方位、立体式金融供给,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细化服务措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在数字金融领域,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工具,促进金融服务与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无缝对接,并大力开展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工作。
筑牢风险防线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问:中国银行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
答: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中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在处置风险的同时,帮助提升地方政府自我造血能力,主动服务政府出海招商、项目撮合、重大展会等活动,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科创和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
在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方面,严格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平稳有序,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做好保交楼信贷工作,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主动优化房地产信贷结构,做好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将紧扣防控风险这一永恒主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加主动担当,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的预见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统筹管理好各类传统与非传统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原标题:权威访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
落实“八个坚持”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问: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工商银行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用“八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工商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将把“八个坚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安排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党中央要求在全行传导更通畅、执行更有力。
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大力调整融资结构,精准配置金融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是扎实有效防控风险。落实好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各类风险“一本账”管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
四是全面从严管党治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清廉工行。
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问:如何理解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的内涵?国有大行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答:建设金融强国,宏观层面主要是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微观层面要塑造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在“优”和“强”上下功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重点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就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把实体经济需要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创新的方向,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促进优化融资结构。聚焦主责主业,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用好多种金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综合服务。
融入,就是不断把自身做优做强,更好支撑金融强国建设。深入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推动自身发展提质、治理增效。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主动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促进提升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守正创新做好五篇大文章
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工商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科技金融方面,工商银行率先设立了“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科创网点”三级专营机构,实现了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重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全覆盖。目前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工商银行将进一步贯通服务好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助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方面,工商银行首创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万亿元。我们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
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连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普惠贷款增速达36%。近期,我们还组建了数字普惠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奋力打造普惠金融标杆银行。
养老金融方面,工商银行已建立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产品服务体系和场景生态。下一步将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促进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方面,近几年工商银行加快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全方位变革。未来我们将深化科技、数据、业务“煲汤式”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数字经济,同时以最高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
问:工商银行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
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工商银行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
在减存量方面,着重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努力促成化解风险、完善机制、畅通循环等综合效应。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对房地产风险,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

在控源头防新增方面,强化业务“一盘棋”统筹、风险“一本账”管理,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高度警惕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切实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