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济南市:9户国有企业当年投资回报率低于1%,难以覆盖融资成本,将规范投资决策和退出程序
时间:2023-08-29 13:56:22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次
来源:济南市审计局
济南市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户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禁止的项目,其中6个项目经营停滞或面临经营风险,涉及出资及借款3.4亿元。3户企业及所属公司向非控股公司出借资金,逾期未收回本息9.41亿元,存在较大损失风险。
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15.45亿元、总支出715.45亿元,市级收支平衡。市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114.62亿元、总支出1041.65亿元,结转下年72.97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5.33亿元、总支出4.72亿元,结转下年0.61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收入307.25亿元、当年支出279.27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431.4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59.4亿元。结果表明,财政部门不断加强收支管理,保障重点需求,实现财政平稳运行。发现的主要问题:1.部分财政资金未盘活使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有住房收入等3个财政专户7.67亿元资金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20个部门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结存资金2.29亿元未及时上缴财政盘活使用。45个部门单位结余结转资金5.35亿元纳入预算后当年仍未使用,2022年末全部收回。2.部门单位收入未有效统筹。81个部门单位将事业基金等非财政拨款收入5.14亿元编入2022年支出预算,实际支出2.17亿元,执行率42.22%,资金统筹使用效率低。1.预算项目库管理不严格。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储备不充分,未划分项目优先级;市本级和起步区部分入库项目信息不细化,未明确到具体支出项目;济南高新区存在为下达预算指标将项目临时入库、同一项目多次重复入库的问题。2.预算编制不精细。一是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172个部门单位的商品和服务支出项目预算9.3亿元编入“其他商品服务支出”,未明确到具体支出事项。二是支出标准建设仍需完善。大型会议论坛活动涉及的场馆租赁、展位搭建等主要事项支出标准存在“制度空白”,导致活动支出预算编制不精细、同类事项支出差异较大。3.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推进较慢。根据中央和省级要求,2022年要加大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等6大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购买服务力度。2022年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预算4.67亿元,比2021年减少1.4亿元,但用于后勤服务等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预算2.67亿元,比2021年增长1.44倍,与改革方向不符。1.预算绩效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事前绩效评估不全面。主要是部分追加项目未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大型会议论坛活动未开展项目经济性评估。二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12个部门单位14个项目预算调整较大,但未更新绩效指标;起步区部分项目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三是绩效自评管理不规范。7个部门14个项目自评依据不足、项目评分与实际情况不符、绩效评价与项目管理和业务管理脱节。2.部分上级转移资金分配不及时。4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案滞后或分配项目准备不充分,未在规定时间内下达,涉及资金8171万元。3.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动用预备费安排的5个项目执行率仅20.08%,造成4323.54万元资金闲置,其中1883.88万元结存在区县。二是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实施较慢,至2023年5月末有1.18亿元未使用。三是济南高新区23个项目追加预算1.5亿元全部未支出。对财政及部门决算草案编报情况进行核查发现,一是149个部门单位应缴财政收入等4124.38万元、济南高新区非税收入7860万元未及时入库,影响决算完整性。二是12个部门单位决算草案中未足额编入2022年末结余结转资金1.69亿元,影响决算准确性。1.申报的专项债券项目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度不高。2022年仅有5个区县9个项目按照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申报债券需求,其中,审核通过的项目仅3个、债券额度3亿元。2.部分项目需求与债券发行不衔接。10个项目申报的债券规模与实际资金需求不匹配,造成项目调整和资金阶段性闲置,涉及资金10.91亿元;对3个跨年度项目缺乏连续性支持,增加项目后期资金筹集难度。3.部分项目推进缓慢。24个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延期开工或未按期完工;8个项目资金筹集不到位,进展慢。4.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2个项目2.84亿元债券资金支出进度较慢;1个项目未履行专项债券调整程序自行增加建设内容,造成债券资金超范围支出;8个项目未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一)稳经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和政府消费券投放核销情况。结果表明,相关区县和部门单位认真贯彻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出台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2个区县未落实房租减免政策,涉及租户226户、租金1623.82万元。3个区县未落实“欠费不停供”政策。二是助企纾困资金审核拨付慢。展位费补贴审核拨付用时近10个月,“信易贷”贷款补助手续复杂、层级过多,涉及资金287.57万元。三是四是政策兑现全程网办程度低。“泉惠企”平台梳理发布的118项政策兑现事项中,有52项仍采用线下方式申报,占比44.07%。(二)全市国有企业重点改革政策落实审计情况。对市国资委及13户市属国有企业重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其中5户。结果表明,市国资委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有力促进了市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扶持措施不健全。主管部门在服务国有“链主”企业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未协调有关部门健全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二是个别企业未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1户企业在主业以外投资6家房地产公司,涉及出资及借款3.8亿元,投资主业以外的商品贸易业务,货款形成逾期5319.48万元,存在或有风险。三是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不足。10户竞争类企业中,有7户资产利润率低于1%。13户企业2022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1.86%,与“到2025年,市属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四是混改激发企业活力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及市属企业混改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开展混改效果分析等工作。2户企业10个混改项目未实际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其中2个项目已停止经营,涉及出资及借款5681.29万元。五是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效能未充分释放。基金实际出资到位1.92亿元,仅占计划规模的9.62%。2022年拨付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5212.19万元未按要求注入基金,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国有资产资源审计情况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继续关注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等4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结合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融资风险情况审计调查等项目,对市国资委监管的13户企业开展了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末,资产总额9976.41亿元,负债总额7138.1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838.28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1.经营风险防控不力。一是投资决策不审慎存在损失风险。3户企业投资的111个项目中,13个未进行前期论证,63个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等程序不完备。2户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禁止的项目,其中6个项目经营停滞或面临经营风险,涉及出资及借款3.4亿元。二是项目实施面临风险隐患。2户企业控股的6家公司,实际经营由其他股东控制,国有股东控制权弱化。1户企业未及时退出高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及委贷本息存在损失风险,涉及资金1190.82万元。三是参股投资回报率不高。13户企业2022年收到参股公司分红5.43亿元,年度投资回报率2.18%,有9户企业当年投资回报率低于1%,难以覆盖当期融资成本。2.出借资金及担保面临风险。一是出借资金形成逾期。3户企业及所属公司向非控股公司或民营企业出借资金,逾期未收回本息9.41亿元,存在较大损失风险。二是内部担保规模较大。6户企业存续284笔内部担保,其中1户企业内部担保规模超过上年净资产总额,易引发企业整体流动性风险。3.部分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房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2户企业房产管理涉及多个内部部门,职责交叉或衔接不畅,造成底数不清或监管脱节。二是部分资产运营收益不高。有的企业经营性房产连续三年收益率不足2%;有的企业房屋租金收取不及时,涉及3833.69万元。三是资产长期闲置未有效盘活。3户企业部分工程项目、住宅和公寓类房产等资产建成后未投入运营,建筑面积逾38万平方米。(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3户国有企业代政府出资管理的55只政府投资基金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末,55只基金总实缴出资196.02亿元,其中政府类资金实缴72.64亿元,共投资项目348个。发现的主要问题:1.基金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基金总认缴规模459.28亿元,实缴到位196.02亿元,占比42.68%,可用资金受限;部分基金规模小,除天使类基金外,基金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有13只,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发展。2.基金投资效果未达预期。一是部分基金对本地支持力度不够,3只基金投资项目未实现落地我市的招引目标或投资金额未达到协议要求。二是投资进度缓慢,造成资金闲置,2只基金实缴资金4.28亿元到位超过1年未投出;1只基金设立近3年仅投出1.75亿元,投资比例为34.31%。三是投资项目产出不佳,5只基金未开展实质性业务或投出项目阶段性效果与前期目标差距较大,4只基金投资的5户企业存在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经营异常情况,1.2亿元投资存在风险。3.基金内控管理不到位。3户国有企业22只基金存在投资管理资料缺失、决策程序倒置、投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户国有企业未严格落实绩效评价制度,34只基金2022年未进行绩效评价,不利于基金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对12个市直部门单位及所属39家二级单位进行了重点审计,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发现各类问题金额10.95亿元。结果表明,部门单位预算编制、支出控制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更趋规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一是1个部门和5家所属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未将结转结余资金和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涉及资金2.39亿元。二是1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6个项目预算编制论证不充分、不科学,资金滞留或闲置1163.82万元。三是1个部门和7家所属单位支出预算分类不规范、资金用途未细化,涉及资金3142.52万元。(二)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一是部分部门整体项目支出慢,2022年3个部门单位年初项目预算21.7亿元,受减收影响,实际支出11.87亿元,执行率为54.7%。二是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低,2个部门和6家所属单位的9个项目,预算安排资金4350万元,当年支出1021.07万元,平均执行率为23.47%。三是5个部门对参与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力度不够,6988.22万元资金在区县滞留或闲置。(三)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格。一是1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维保费用、项目价款等147.66万元。二是3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67个采购项目,存在服务项目未经集中采购、未按磋商文件签订采购合同、项目采购信息发布不及时、招标代理单位对供应商资格审查不到位等问题。2022年7月以来,审计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27起,涉及14人、资金36.36亿元。一是矿产资源管理领域涉嫌违纪违法问题10起,主要是承担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职责的领导干部失职失察造成国家矿产资源灭失、矿山经营者非法采矿等问题。二是国有资产管理领域涉嫌资产损失问题8起,主要是违规出借资金、违规参股、私分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三是政府采购领域涉嫌违规违法问题4起,主要是违规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四是财政资金管理领域涉嫌违规违纪问题3起,主要是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问题。五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涉嫌违纪违法问题2起,主要是公职人员使用信用卡违规套现、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审计建议
(一)深化预算改革,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有效统筹部门单位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资金,加大对重大战略、基本民生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投入。落实零基预算管理机制,加快支出标准化建设,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继续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促进预算规模合理、编实编细。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瞄准事前评估、成本管控、绩效自评等薄弱环节补链、强链,促进资金提质增效。做好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审核、分配及发行的统筹衔接,优化投向结构,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推动政策落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投资、消费、数字化改革、外资外贸等领域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叠加放大的正向效果。提高落实效率与质量,创造性抓好政策分解和细化,分析影响政策执行、项目推进、要素保障、政策效益等方面的堵点、难点,破除执行中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强化政策统筹,科学研判市县财政保障和承受能力,分类采取延续、优化、调整、加强等举措,推进财政资金精准扶持,持续释放政策效应。(三)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财政领域,兜牢政府债务和“基层三保”风险底线,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加强库款管理,避免由于财力分散导致财力保障不足。金融领域,筑牢“资本为纲”经营理念,以资本理念约束资产增长和资产配置,完善基金投后跟踪管理机制和重大风险管控机制,规范投资决策和退出程序,及时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国企国资领域,建立创新激励长效机制,整合盘活企业各类资产,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资源环境领域,严格落实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监督与自然资源联合执法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形成资源环境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