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宁波市:将对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由26亿元提高至38亿元,落实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

时间:2023-06-01 10:38:01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据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消息,关于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1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着力支持经济稳进提质

(一)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面落实退税、减税、缓税等各项政策,1-11月全市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退减缓税701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397亿元,新增减税132亿元,办理缓税172亿元,有力助推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动力。强化退税资金保障,第一时间将中央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145.35亿元分配下达至区(县、市),有力支持基层贯彻落实退减税政策,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资金调度机制,做好留抵退税等直达资金单独调度工作,确保区(县、市)留有充裕资金用于留抵退税、“三保”等支出。

(二)全力打好支持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确保应出尽出、能出快出,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助力工业企业企稳向好,1-11月市级财政支出18亿元支持企业扩大工业投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稳健复苏,1-11月全市累计发放消费券18.7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36.1亿元。支持稳住外贸基本盘,1-11月市级财政支出3.2亿元,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出口贷款等政策,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国际营销公共服务、新型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外贸订单不足、订单外流和“毁约毁单”等问题。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截至11月底全市18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达423.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2.1万户,累计减免担保费4.2亿元。创新推出“薪资保”“稳业保”“灵活保”等组合式财政支持稳就业政策性金融产品,强化对市场主体和就业群体的兜底保障。

(三)持续加大财政支出进度。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推动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快速落地见效,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6%,支出增幅居全国前列,为保主体、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突发疫情处置,落实好养老、医疗、优抚等补助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1-11月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9%。加快产业政策兑付,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兑现程序,推动新出台的纾困政策实现应兑尽兑,6月底完成已出台产业政策资金兑现,累计兑现105亿元。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35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0月底前已全部发行完毕,并及时转贷给区(县、市),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早发挥政府债券资金促投资、稳经济作用。

2
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着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规范政府收入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征收税费,统一规范招商引资政策,严禁出台过高承诺、与产出不匹配的财税优惠政策,切实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加强政府资产资源统筹,强化财政资源与土地、金融、劳动力、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协同配合,有序推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国有资本布局。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调剂事项,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严控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建立分部门“只减不增”预算限额控制机制。

(二)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权责配置关系、财政管理关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订出台医疗卫生、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分领域推进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提升,重点覆盖“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产业领域发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以及招商引资等三大政策体系,建立年度“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和“资金清单”工作机制,系统构建目标科学、重点突出、权责清晰、条块协调、运行高效的财政产业政策体系。

(三)启动编制2023年预算。强化预算对落实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印发《关于聚焦保障“两个先行”编制2023年度财政预算的通知》,指导区(县、市)将2023年预算编制与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紧密结合。启动试编社会建设预算,坚持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社会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首次将“智慧财政”系统延伸至乡镇,实现市县乡三级使用同一套系统编制2023年预算。提前开展2023年政府债券项目储备,加强债券项目前期手续、投向领域和融资平衡审核,从源头上把好政府债券项目“入门关”,避免“钱等项目”。

3
严格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着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行地方政府综合承受能力评估及应用,建立民生政策提标扩围报上级备案制度,确保财力兜得住、可持续。落实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各类资源,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控,以财政部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为载体,动态跟踪债务资金支出、风险变动等情况。加强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强化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确保项目生命周期内收支平衡,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强化基层财政运行监测,建立区(县、市)全口径预算安排审核机制,完善县级“三保”预算等前置性审核工作机制,制定“动态评价+动态预警”的基层财政风险评估办法。建立基层财力长效保障机制,指导推进区(县、市)与乡镇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市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力性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将市对区(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由年初的26亿元提高至38亿元,进一步推动财力下沉。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组织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