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湖南财政厅长:确保到期债务不违约、风险地区不爆雷、舆情事件不发生

时间:2023-05-22 16:04:21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来源:湖南财政微信公号

原标题:扎实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 加快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

作者: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讲求绩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特征,是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全省财政系统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开展“系统大调研、综合大培训、干部大讨论”和“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把绩效管理理念及要求贯穿财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以绩效管理提升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1

主动服务大局,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按照中央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强化政策评估,推进政策协同,搞好政策衔接,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一是强化政策长远谋划,不搞“急转弯”。财政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体现党委政府的施政导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必须保持相对稳定,防止肆意“翻烧饼”,随意“换频道”。加强财政政策系统设计和科学谋划,明确政策实施及延续的时间表,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加强财政中长期规划管理和跨周期预算平衡,不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民生保障,都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既妥善应对当前之急,又长远考虑来年之需,预留余地和后手,防止透支未来、留下后患。

二是强化政策组合运用,打好“组合拳”。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靠财政政策“单打独斗”难以破解系统难题。要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产业、金融、科技、就业等政策协同联动,集中财力、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比如,在推进财源建设的过程中,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及产业主管部门联动,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新三样”及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在促进稳投资中,用好用活专项债券,适当提高用作资本金比例,并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好衔接,引导扩大社会投资,推动形成更大实物工作量。

三是强化政策科学评估,把握“时度效”。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评估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强化重大财政政策事前绩效评估,今年重点选择湖南自贸试验区财税政策“升级版”、洞庭湖总磷削减财政支持政策等开展事前评估,充分论证政策出台必要性、投入经济性、方案科学性和筹资可行性。健全重大财税政策“后评估”机制,对实施期限超过一年的重大财政政策开展“回头看”,今年着重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费优惠、“一村一辅警”省级财政奖补等政策开展跟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2

突出流程管控,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全链条、全过程资金监管机制,不断提升财政投入的经济性、实效性,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花了钱办成事”的效果。

(一)关口前移,抓好源头管控。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加大对重大专项资金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力度,并同步报送省人代会审议,提高绩效目标约束力。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按照“一个专项一个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修订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控自由裁量权。加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项目支出安排和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二)实时跟进,抓好预算执行。强化预算法定意识,硬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

对财政资金全面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动态监控及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督促整改。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对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的,按规定收回财政,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防止资金“趴账”闲置。

(三)强化问效,抓好奖优罚劣。对省级重大专项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逐步扩展到“四本预算”、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专项债券等领域,实现所有财政性资金全覆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工作考核挂钩,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违规必严惩”的长效机制。

3

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提升财税改革效果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走稳财税改革全国“第一方阵”和省直“第一梯队”。

一是攻坚克难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全口径预算,推进“四本预算”统编、统批、统管,实现收入“一个盘子”管理,支出“一个口子”统筹。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的长期原则,腾出更多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部门实有资金管理,依法依规将部门各类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加大部门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部门资金与预算拨款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增支需求。建立盘活国有“三资”长效机制,增加可用财力,缓解收支矛盾。

二是系统联动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精神,结合省情实际,推动出台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建立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重点是优化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省级事权投入力度;研究调整跨区域税收划分办法;梳理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实行省与市县按统一比例分享;优化市与所辖区财政体制,规范市县与开发区体制,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促进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三是标本兼治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一以贯之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管债有法,确保到期债务不违约、风险地区不爆雷、舆情事件不发生。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债务负担回归合理区间。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推动分类转型发展。把握好政府化债与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全面排查梳理“半拉子”工程,妥善解决问题,务求取信于民。

四是破立并举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持续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资产、债务、绩效、非税等模块有机嵌入,促进与部门项目库紧密对接,实现所有财政资金全流程动态监控。建立以项目为源头的预算管理机制,将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全部预算支出都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坚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资金跟着项目走”,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安排支出。

敢于较真碰硬,全面提升财会监督效力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聚焦禁而不绝、久而复生的顽瘴痼疾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推动实现财经秩序根本性好转。

一是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准确把握新时代财会监督的职能定位,强化主动协同意识,推动建立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强化分级负责、分口把关,加强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推进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快实现财会监督“一张网”“一盘棋”,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二是突出财会监督重点。牢牢把握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把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首要任务,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聚焦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基层“三保”、政府债务管理、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违规PPP项目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切实提高财经纪律严肃性、震慑力。坚持“强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风气”,从严从重查处影响恶劣的财务舞弊、会计造假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三是优化财会监督方式。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检查+调研”等方式,灵活运用检查核查、评估评价、监测监控、调研督导等方法,让财会监督的“探头”无处不在。前移监督关口,更加注重事前监督提示预警、及早控制,事中监督纠错纠偏、及时止损。常态化开展事后监督检查,实现监督与管理有机统一。

四是树立财会监督权威。推动实施联合惩戒,以“零容忍”态度强化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问责,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使财经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决不让财经纪律成为“稻草人”和“纸老虎”。推动将财经法纪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财会监督成果作为部门预算管理、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