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果,近一年的主要工作。展望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和2023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本文汇总31个省区市2023年乡村振兴政策要点和发展目标。
* 完善“村地区管”机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 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农村街坊路100万平方米,实施15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000座,完成山区村1.5万户农户清洁取暖改造,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完善“村地区管”机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持续提高“津农精品”品牌知名度,拓展“津”“京”双城供给影响力* 发展都市绿色现代农业,深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将新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2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 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2400人以上 *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 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 重点打造火锅食材、重庆小面、柑橘、榨菜、荣昌猪、丰都肉牛、预制菜等产业集群,构建重点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工厂,新建2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强化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推广“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 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梯次培育7-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左右,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启动预制菜“十百千”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 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一大批乡土产业。* 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500个* 推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试点,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00个* 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2万名、高素质农民3万人* 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响“福农优品”品牌*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100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 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一批乡村戏台、农民文化公园,打造“百姓大舞台”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擦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6个乡村旅游示范县、6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民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抓点示范行动,打造一批省级“百亩攻关方”“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 持续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打造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完成卫生户厕改造20万户以上。支持张掖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丝苗米、岭南蔬果、南药、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粤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休闲旅游、数字农业、预制菜、农业微生物产业等新业态* 深化拓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10万亩,改造提升100万亩*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名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培优壮大“桂字号”农业品牌,促进“桂品出乡”提质扩容* 盘活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发挥农村基层经营服务网络平台作用* 继续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桂味”预制菜产业*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70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培育计划,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 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积极推动“黔货出山”*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快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户、规上农业企业50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2000家以上* 推进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做大“种源+种业+市场”的南繁产业,打造南繁硅谷*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整治撂荒地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407万亩、产量145万吨* 启动“海南鲜品”创建工程,打造15个区域公用品牌、1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 建成100个美丽乡村。支持五指山毛纳村、海口施茶村、三亚博后村、万宁福塘村、保亭什进村等“五朵金花”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开展“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三块地’改革”集成推进试点* 用好北京资源市场,支持石家庄、廊坊等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在环京地区谋划建设一批康养养老项目和蔬菜生产基地*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种业振兴,强化装备支撑,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2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740亿斤以上* 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实施奶业、中央厨房等5个千亿级产业工程* 建设衡沧高品质蔬菜等产业基地,创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链条升级* 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综合机械化率87%,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7%* 积极发展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大力发展预制菜。支持牧原、双汇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7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3万家* 整合农业科技力量,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开展核心种源等15项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组建河南种业集团* 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20个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争创50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新建高标准农田350万亩,做强做优“武汉·中国种都”* 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擦亮“荆楚好粮油·中国好味道”品牌* 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60%以上,按景区标准建设美丽乡村200个*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产量600亿斤以上。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45万亩* 持续打造湘米、湘油、湘菜、湘茶、湘猪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智能农机,加快推进中联(常德)智能农机产业园等基地建设* 加快布局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力争新增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20个以上国家级、5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新型农民,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设国际领先的三大作物人工智能育种研究平台,开展玉米、水稻、大豆、人参、梅花鹿等优势品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突破性新品种联合选育* 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吉林肉牛”区域公共品牌和“吉牛”餐食品牌* 开展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千村示范村”1000个、“百村提升村”200个,绿化美化村屯1000个* 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推进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 培育4条超千亿级的省级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善10万户农房,创建13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新建200个绿美村庄*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改造提升11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430亿斤以上* 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平台* 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农技人员“培基”行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新建高标准农田391.3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 坚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000个以上* 组织职业院校对农牧民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人员、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人才等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0万人次* 培育高素质农牧民1.5万人以上,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780名*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加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嘎查村集体经济、农畜产品电商平台等建设带动农牧民增收* 更加主动加强闽宁协作,闽宁产业园年内落地企业不少于20家。更加密切加强与中央帮扶单位衔接,组织新一轮项目对接活动* 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酿酒葡萄、枸杞、奶牛等13个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建设世界葡萄酒之都、牛羊肉国家储备中心,加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建设美丽宜居村庄50个,开展创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活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5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5个* 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培育100个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 支持青稞、油料、枸杞、藜麦、冷水鱼、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组建一批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 推进“百企兴百村”行动,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200个乡村振兴试点和300个高原美丽乡村* 严守耕地红线,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5万亩,新增水浇地60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建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30万亩* 支持临汾、运城建设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生态,推动100个乡村e镇全部建成运营* 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5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900家* 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确保种粮面积4500万亩* 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聚焦9条现代农业产业链,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产销对接行动,支持延安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创建3个国家级、30个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三产融合龙头企业* 推进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接续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薄弱村”占比降至25%以下* 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创建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推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面起步: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确保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 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和“天府交邮通”* 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 新认定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省,启动“天府粮仓”区域公用品牌培育* 实现粮食产量突破110万吨,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0个* 实施万名种养殖能手、技工、建工、手艺人、乡村导游、民宿老板等培养工程* 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目标任务,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850万吨以上,大豆种植面积100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90万亩* 推进重点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改造和产加销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全区果品产量870万吨、蔬菜产量1600万吨* 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推进优质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种业基地建设,实施肉羊综合产能提升工程,力争全区肉、奶、禽蛋产量分别增长10%、9%、2%* 抓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支持葡萄酒、番茄加工、特色林果加工、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促进林果产品加工高端化* 推动滇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打造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和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以上,培育“滇字号”劳务品牌* 做好“土特产”文章,健全乡村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 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花卉、蔬菜、高端水果等高效设施农业,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食物供给多元化* 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提升“绿色云品”影响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突破7000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开展“设计下乡”活动,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住房建设,新打造100个绿美乡镇、200个绿美村庄* 深入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每个经济发展薄弱村重点培养3至5个致富带头人* 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到2027年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国家标准达标率达到85%*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