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多举措促民间投资,PPP、基础设施REITs成焦点
来源:第一财经
市场预期走弱
作为反映市场经济活力最直观的指标之一,民间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稳增长意义重大,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所在。自2012年有民间投资统计口径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是投资的主力军。
今年1-5月,民间投资增长4.1%,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6.9%,在整体投资中仍占大头。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8.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1%。但受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影响,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占比接近六成的民间投资发挥着稳投资主力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几乎都是民营资本投资的市场主体,激发民营投资的活力能有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能有效保证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供应链的高效畅通,也有利于实现强链补链,形成有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
当前,疫情多点散发加剧了企业预期的不确定性,私营企业利润也处于较低水平。而当私营工业企业盈利恶化时,会拖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70.9亿元,下降2.2%。尽管随着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私营工业企业费用负担继续减轻,营业收入利润率也略有好转,但是,截至5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还在上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仍然在5%以下,明显低于国有、股份制、外商等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大宗商品、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了企业成本,也对民间投资有一定负面影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下游行业利润,加剧上下游企业分化。下游企业利润率下降,还将导致投资动力不足,企业被迫缩减开支,行为决策避险化。
此外,民间投资增速放缓背后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比如,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法律法规缺乏配套细则,实际执行中没有把实惠落到民营企业身上;政府管理服务方面的制度成本依然比较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民间投资的羁绊,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破除的问题。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为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密集出台。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
此前国务院5月份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对具备相关条件的基础设施存量项目,可采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盘活。
地方上,广东、浙江等地提出,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试点、PPP等方式,带动民间投资参与。河北也明确,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年内REITs实现零突破。鼓励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将收回资金按规定用于再投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各个政策进一步发力。从政策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等相关措施可以比较快地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的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也可以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对于PPP模式参与存量资产盘活,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存量基础设施项目比新建项目在项目质量、运营状况、现金流等方面的信息更丰富、更可获得,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更强。同时,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存量项目,可以减少资本投入,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发改委将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重点做好促进民间投资相关工作。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根据“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战略等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将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