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评”来了,生态环境部将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试点
在不远的将来,产业园区建设、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要上马,除了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外,还需要通过碳排放评价。记者29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该部已决定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包括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分别为国家级的江苏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产业园区,分别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重庆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
根据《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要点》,碳排放评价试点要以现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基础,将碳排放评价纳入评价工作全流程,鼓励在碳排放评价内容、指标、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路径。
该工作要点明确,应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类型确定碳排放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涉及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两高”行业项目的园区,可重点关注能源消耗、企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碳排放;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等高耗电的园区可重点关注调入电力的碳排放。
重点以二氧化碳(CO2)为主,根据园区主导产业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可纳入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等其他温室气体评价。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旨在摸清园区碳排放底数并开展规划分析。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出发点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管控措施。重点关注园区内具有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领域和环节,从规划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方面对规划方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调整建议和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建议。通过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为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提供工作基础。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参与试点的省市包括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目标是在2022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打通污染源与碳排放管理统筹融合路径,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目前,浙江等地已明确,钢铁、火电、建材等九大重点行业在上马新项目时,要在环评中纳入碳排放评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根据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判断项目在行业内是否属于普遍水平;项目能否上马,还要看是否有利于项目所在地实现碳达峰目标,“根据新规,一旦评价项目碳排放水平过高,就会被叫停”。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学院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郭扬介绍,“双碳”背景下,数量庞大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
郭扬说,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2543家,多数位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产业园区通过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目前绝大多数产业园区碳排放底数不清,减排路径不明。
郭扬等专家建议,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开发并编制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框架与实施细则,开发在线核算工具包。研究制定“中国产业园区温室气体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行动路线图”,支撑产业园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转型攻坚战。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产业园区,从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核算、定制化碳达峰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并争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