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强化金融租赁在政府隐性债等风险应对 关注存量和新增政府类项目9大问题

时间:2021-11-18 13:51:26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财政部上海监管局日前发布《三点聚焦 强化金融租赁行业财会监督》指出,上海海监管局在开展财会监督试点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当地国有大型金融租赁企业, 从风险应对、内部治理和发展定位三个方面入手,评估企业经营质量,做好风险预判与监测,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聚焦重大风险应对能力从信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政府隐性债风险三个方面;聚焦内部治理体系从评估组织引领作用、评估内部监督作用、评估激励约束作用三个方面;聚焦业务发展定位从产业布局入手关注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融合程度、从业务模式入手关注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发展方向、从科技创新入手关注研发活动与技术运用的投入力度三个方面。
 
其中,聚焦重大风险应对能力的政府隐性债风险方面:针对存量政府类项目,关注是否已做好相关项目摸排,分析偿债资金来源,获取纳入政府债务限额的入库依据,尤其对于高风险地区,关注是否已对债务违约风险予以梳理和充分反映。针对新项目,是否严格审查和识别,厘清租赁客户与政府间的关系,融资租赁资产及项目是否为公益性、是否具有独立偿债能力和来源,售后回租资产可变现、可回收金额是否充分。 

原文如下—— 


上海监管局:三点聚焦 强化金融租赁行业财会监督

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已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日益凸显。上海监管局在开展财会监督试点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当地国有大型金融租赁企业, 从风险应对、内部治理和发展定位三个方面入手,评估企业经营质量,做好风险预判与监测,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一、聚焦重大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信用违约风险。主要因外部环境因素及客户行业风险引发,如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和外部行业监管政策变更等导致。按照业务特点与租赁物类型,综合考虑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偿债现金流情况,结合租赁资产比重、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等指标,关注企业是否加强投前审核和投后监测,是否及时做好企业信用、相关市场研究和监测,是否全面合理评估减值风险,尤其是在融资租赁资产风险分类中,对关注、次级、可疑三个等级的划分原则是否清晰,准确。二是流动性风险。关注资产投放是否坚持“量入为出”,资产负债率和杠杆倍数是否合理;能否恰当运用绿色银团贷款、利率掉期、汇率掉期等业务模式,引入低成本资金;是否合理控制期限错配,根据负债期限的变化,不断调整租赁资产期限,加快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使流动性管理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三是政府隐性债风险。针对存量政府类项目,关注是否已做好相关项目摸排,分析偿债资金来源,获取纳入政府债务限额的入库依据,尤其对于高风险地区,关注是否已对债务违约风险予以梳理和充分反映。针对新项目,是否严格审查和识别,厘清租赁客户与政府间的关系,融资租赁资产及项目是否为公益性、是否具有独立偿债能力和来源,售后回租资产可变现、可回收金额是否充分。
 
二、聚焦内部治理体系
 
一是评估组织引领作用。包括是否能从组织机构建设等层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公司议事决策流程等方面,以何种形式实现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经营发展中自觉体现中央政策精神的落地。二是评估内部监督作用。包括监事会相关监督权限是否得到落实,监事会对于企业薪酬管理的监督权限是否到位,内审机构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内审负责人是否由董事会选聘并对董事会及预算和审计委员会负责。三是评估激励约束作用。包括薪酬考核体系是否坚持激励约束相平衡,绩效指标设计中对于收入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之间的平衡考虑,是否合理确定相关人员范围、延期比例和期限,是否做到延期支付兑现比例与风险责任大小相匹配,是否考虑社会责任指标等。
 
三、聚焦业务发展定位
 
一是从产业布局入手,关注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融合程度。综合评估企业盈利模式、资产结构、客户类型,是否能主动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对接制造强国需求,深耕各自专营产业或区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探索布局5G应用与新能源等新领域,真正发挥金融租赁“融资+融物”的特色,作好金融资本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剂”。二是从业务模式入手,关注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发展方向。观察和分析租赁产品业务类型结构,在传统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的基础上,是否在研发集群租赁、风险租赁、并购租赁、项目租赁等特色产品上发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发展符合公司区域或产业特色的金融租赁产品和服务,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三是从科技创新入手,关注研发活动与技术运用的投入力度。关注金融科技、信息安全、产品创新上,是否能够保障企业自身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技术支持和赋能,系统研发的立项、投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够做到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