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2025年城投何去何从?机构观点汇总

时间:2025-02-10 16:25:43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财信证券:城投债进入存量时代,“退平台”现象或将加速

财信证券指出,目前城投债发行政策仍偏紧,城投类债券发行规模正逐步萎缩、新发利率不断降低,预计2025年市场高息城投债资产将进一步减少,信用债低收益或成常态。同时,结合高息城投债到期节奏,预计2025年上半年高息资产荒现象或更为突出。在风险控制方面,在大规模化债政策推行及金融机构助力平台债务化解的大背景下,预计2025年城投直接发生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可能性仍不高。但需关注随着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加速发行,城投债提前兑付节奏或将加快。此外,“退平台”现象或将加速。由于退名单后主体后续不再承担政府融资功能,且不再享受35号文等政策支持,还需警惕融资平台退名单后的风险演化,对其资质的判断仍需回归其自身基本面。因此,在城投债投资方面,建议更多聚焦区域发展以及城投主体本身,坚持风控信评为第一核心原则,对不同区域城投选择性挖掘下沉。具体来看,10万亿化债组合拳背景下,中短端城投债安全边际较高,对于江苏、浙江等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可适度下沉至AA-级品种。再者,对于3-5年期城投债可优选流动性较高、中高等级品种择券配置以增厚收益。

东吴固收:持股上市公司的城投平台具备相对可观的转型成功可能性

城投平台可以通过持股、控股上市公司这一方法来达成转型目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可经由此路径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东吴固收研究团队从该角度出发,基于对城投平台持股上市公司的情况来探究上市公司资源能否以及如何助力城投平台转型。截至 2025 年 1 月中旬,持股区域外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区域包括山东、四川、广东等,持股区域外上市 公司数量占本地城投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总数比例较高的区域包括山东、 重庆、云南、四川、陕西等,城投平台持股的目标区域主要集中于广东、 江苏、上海、浙江等。

持股上市公司的城投平台凭借拥有上市公司业务资源和分红收益而具备相对可观的转型成功可能性,其中持股结构稳定、所属地方实力雄厚且转型意愿强烈、所持股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护城河宽广 的城投平台具有更高的关注价值,如浙江、广东、江苏、四川、重庆等区域的平台公司,其利润来源的相对稳定、经营风险的相对分散有助于降低该城投平台的偿债压力和违约风险、降低该平台存续债券估值受板块舆情的影响。

由于化债工作的持续推进,城投板块融资端趋紧的方向预计维持,平台公司“发展资本”来源将明显受限,而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来实现业务多元化、业务“破圈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或有所抬升。

中诚信亚太:前期退重点省份的可能基建或固投发力的力度可能性会较大

中诚信亚太发布“99号文”地方政府退重点省份解读,自2024年以来城投行业政策延续35号文以来的债务风险的严监管政策,维持“控增量化存量,统筹化债和发展”的主基调。名单制管理下,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难度加大,以及网传“47号文”要求重点省份严控新建及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从源头上规范基建项目。但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掣肘于需求和进出口的压力。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预计2025年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的强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向”。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核心重要国有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在上述背景下,当下的政策是给重点省份在严控化债的同时,给出明确发展的重要信号,拟退出的重点省份的稳增长迫切性更大,潜在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利好变量增多。

可以预计的是,前期退重点省份的可能基建或固投发力的力度可能性会较大。地方政府或加快布局退出重点省份。退出重点地区将成为增量发展的重要条件,预期地方政府在99号文出台后,将加快落实地区化债工作,以争取经济发展空间。例如,1月10日,银川通联集团前赎回一笔自贸区债券,而在相关要闻中提到“标志着区、市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圆满完成,为自治区顺利退出全国12个重点债务沉重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银川通联此次表态说明宁夏目前可能在退出重点省份展开布局。从重点省份中的债务率及债务规模来看,宁夏都属于偏低水平,相对其他重点省份可能相对容易达到99号文要求。

东方金诚:化债与发展并行,2025年城投何去何从?

东方金诚发布2025年城投债市场展望,指出,2025年城投债市场演变将主要围绕化债与发展两条主线展开。一方面,化债政策全面落地,城投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城投短期偿债风险缓释,利差中枢有望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为实现2027年6月之前退平台的目标,城投平台面临转型挑战,退平台节奏料加速。

2025年投资策略展望:(1)标债投资:2027年6月前,资质下沉策略仍具有合理性,但需评估策略容量和估值风险;贵州、云南、广西和山东省收益率在2.5%以上的个券存量规模较大,可重点关注;(2)非标投资: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城投非标违约风险相对可控,可适度挖掘优质城投非标投资机会;(3)境外债投资:城投境外债偿付顺序劣后于境内标债,投资思路类似非标,建议优先关注东部地区资质较好的平台,警惕多次出现城投非标风险、商票逾期等负面事件的弱资质区域城投,同时,需要关注境内外融资政策变化、通道费用、汇率波动等造成的影响。

联合资信:化债效果显现,转型发展提速,化债与发展并重

联合资信认为,特殊再融资债券为推进债务化解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缓释短期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2024年,特殊再融资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5万亿, 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区域内城投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将得到缓释。具体来看,重点省份特殊再融资债券均能覆盖2025年到期城投债。非重点省份中除海南、西藏和山西外,其他地区均未能完全覆盖2025年到期城投债,到期债券偿付依赖借新还旧或金融机构债务置换等其他方式。

增量化债措施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压力,但城投企业经营性债务偿还及付息压力仍有待关注。短期内,债务化解的重点工作是解决流动性问题;长期来看,则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机制体制、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城投企业转型等。未来,“控增化存”思路将延续,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央地财政支出责任的厘清,债务化解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化债与转型发展并重,政策导向下城投转型发展将进一步提速。随着产业转型及退平台进程的加快、政府融资职能的剥离和政企债务的厘清,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关联关系将重塑调整,需关注新型政企关系的构建,并动态评估政府支持及企业信用风险的变化。
平安固收:宁夏或率先退出重点化债省份
平安固收指出,近日,银川通联表示“为自治区退出重点化债省份做出了贡献”,说明宁夏目前可能就在谋划退出重点化债省份,退出后当地城投发债量或小幅上升。
债务风险下降以及稳增长重要性上升是退出重点省份的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央行关于融资平台的表态表明退出重点省份的难度已经有下降。宁夏债务体量小,意味着中央少量支持就能帮助其达到退重点省份的要求。
其率先退出有利于中央探索退出后的管理模式,并为其他省份形成示范效应。除了宁夏,青海、内蒙、辽宁存量城投债规模也较小,也可能率先退出重点省份。退出后当地城投受到的发债限制有望减轻,但是非重点省份24年城投债净融资也只是小幅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