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2024年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各项重点要求梳理

时间:2025-02-07 09:41:57  来源:城望集团  作者:城望集团  已阅:0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围绕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等核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重点要求。这些要求不仅着眼于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还强调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1.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攻坚年:2024年被定位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攻坚之年,重点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即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通过并购重组、资产置换等手段,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分类考核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淡化规模考核,强化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2.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量质并重:强调“量、质、高”三方面,即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和高水平协同。2023年央企营收近40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2024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链协同: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央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2023年央企采购量达13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200万户企业,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协同效应。
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
品牌建设:加强国有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技术源头(“源”)、产业升级(“升”)和创新生态(“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研发投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推进高效率产业融合,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目标是到2025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到35%。
创新生态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的协同创新,营造开放、包容、高效的创新生态。
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升配置效率

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并购重组提速:央国企并购重组换挡提速,地方国企主导的并购重组案例涉及金额占比大幅提升,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新赛道布局: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战略引领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5. 完善国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科学监管: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结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市值管理: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通过回购股份、增持等方式提升央企投资价值,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风险防控:加强集团管控,扩大有效投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合规管理:强化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6.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方向

党建引领:坚持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党建融合: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
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投资价值提升:推动央企通过回购股份、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增强资本市场信心,发挥央企在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
信息披露:加强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任。

7. 增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

核心功能强化:增强国有企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功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竞争力提升: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强化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际化发展: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8. 推动国际化发展,提升全球影响力

国际化布局:优化海外投资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国有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海外风险防控:加强海外投资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管理体系,确保海外资产安全。
国际合作:深化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标准、品牌“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9. 关注民生与社会责任

民生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通信等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需求。
社会责任: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公益事业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
员工关怀:加强国有企业员工关怀,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10. 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升级: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据治理: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安全,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企业决策和创新。

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人才培养: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人才引进: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国有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的重点要求聚焦于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通过系统性、战略性举措,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些举措不仅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国有企业将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